工之僑獻琴
工之僑 獻琴 工之僑獻琴 工之僑用一根上好的桐木製作了一把琴,其音質金聲玉應,為天下最好的了,於是就把這琴獻給太常(太常:太常寺,祭祀禮樂的官署。),太常讓宮廷的最優秀的樂工來看,說這是新琴,不古,便將其退還。工之僑把琴帶回家後,請人把琴重新上漆,做出斷紋,又找篆刻工在琴身刻上古代的名款,然後放在盒子裡埋入土中,過了一年之後,從土裡挖出來,抱到集市上去賣,結果一個官貴用百兩之金買下了這個琴,把這琴獻給了朝廷,然後這批優秀的樂工看了以後都贊不絕口說:這個琴是稀世珍品。工之僑聽到這種情況,感歎道:「可悲啊,這樣的社會!難道僅僅是一把琴嗎?整個世風無不如此啊。」 《 工之僑獻琴 》是劉基(劉伯溫)《郁離子》中的一篇寓言,揭露了社會上評價、判斷事物優劣僅憑外表,而非考究內在品質的現象,將被表象所迷惑、蒙蔽。同樣道理, 學佛 如果只從名相來判定真假好壞,而不從內在來看實質,那無疑是把好的看成壞的,把假的當作真的。這末法時期佛教裡的邪師騙子者們,就如劉伯溫所寫的 “ 良桐 ” 的道理一樣,我們如果只從外表的傳承看誰是大活佛、大法師、誰是正統的正宗法脈,而不以內在實質的道行聖量做標準的話,任何不從實質鑑定真鋼,迷於外表,那學到的也是外表的假法,生死怎麼了脫呢? 工之僑 的感嘆無獨有偶, 筆者曾遇一位師姐,她告訴筆者她習佛已久,常跑各大寺廟,筆者問她有何感悟?她回筆者某某寺叩鐘好聽、某某寺廟齋飯好吃,這位師姐結識不少住持、大法師,擺談中她說某某法師說用齋不可發出聲響,以免引發孤魂野鬼的嗔怨心?(僧團的戒律威儀跟鬼啥關係?)某某法師說要尊敬波旬魔王?(露出馬腳了!活脫是波旬族子,一點都不遮掩?)某某法師說到極樂世界生活很辛苦,還要自己掃地煮飯,留在娑婆世界就好了?(頂著無人不知的名頭,公然與佛說西方極樂世界:思衣得衣、思食得食,只有快樂、沒有痛苦~唱反調?!)天啊!這就是習佛已久的受用感悟?!筆者還聽說有位赫赫有名的高僧,在他的開示錄說道:眾生無始就成了佛的,只因無明障蓋而失掉佛性退墮成眾生。(蛤?這不是謗佛是啥?證到無上正等正覺的佛陀還會退道?照他的說法,哪天南無 釋迦牟尼佛 、南無 觀世音菩薩 ,一不小心也要退...